白千層可以稱為防火線樹嗎
防火線樹的定義本身模糊?
最近收到一位網友 Beelam 提問,我們就此做了一些資料搜尋,又詢問一位资深阿Sir 的意見,大家有興趣可以参考或再作討論。
問:請問白千層可以稱為防火線樹嗎?最近網上看了澳洲一篇文,告誡住户不要種白千層。但在台灣某些網站上又指定白千層可防火,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资深阿Sir 答:是兩者都沒有錯。前者和後者的分別只是人們的知識、資訊傳遞速度及概念隨著時間而改變。
- 首先是 防火線樹的定義本身很模糊。所有植物都是可以燃燒的,沒有一種樹可以阻止燃燒
- 但是,有些樹種的葉片較厚、多汁、及較疏落。這些樹比較難著火 (需較高溫和較長時間才達燃燒㸃)。當山火發生時,這些樹可以產生 拖火勢的作用。
- 白千層的葉子較厚,而且耐燒(再生能力很強,大火過後很快便能長出新枝)。在山火頻繁、樹種選擇不太多的澳洲(澳洲很抗拒引入外來品種)很自然地用作 阻火勢的用途。
- 現代的知識和資訊發達,傳統的概念很容易被發現不足。這是十分正常的。
- 現時澳洲的防止山火的策略是 主動將易燃的死樹、乾枝和乾草 燒掉,即移除易燃和助燃物。這個做法需要成立 防止山火的隊伍。
treehk 也做了一些資料搜集,上網看了台灣林業硏究季刊在森林防火線之探討-生物化防火林帶一文幾次,當中有些着實還未看懂,有幾個可較易了解的說明:
- 被動的火災搶救已經轉變成為火災的早期预防,取代傳統的火災搶救技術士。
- 耐火林帶的防火效果分為耐火力(即葉片含水量高,受熱可產生氣化蒸騰作用,產生了水氣,氣化熱力,抑止葉温上升。而樹冠係也可防止熱量浸透。),和遮熱力 (樹木在受熱下仍維持樹有效形態,能遮断高熱往周圍的傳輸。
- 防火林中的樹種可分為抗火性 (Fire resistance) 和耐燃性 (Fire retardance)。
- 抗火性樹種有以下特徵: 葉片較潮濕柔順;樹身較少小枯枝,小枯枝不在週圍堆積;樹汁液水狀,不具有明顯氣味;樹木含有較高的二氧化矽(silica)。
至於白千層,台灣林業硏究季刊在森林防火線之探討-生物化防火林帶作者的解釋我們覺得有些迂迴。文中有提到:大多数之桉屬植物與白千層(Melaleucas) 之樹…而如Paperbarks, Cypress pines 等常保留許多精細乾枯細枝,因而容易造成起火。
但在下一段落,作者又提出:如大多數桉屬植物與 Paperbarks 是具有較高之抗火性,其即使遇到極強度火災仍能生存。
表面睇好似上下不呼應協調?!
我們估計作者是想指出白千層的抗火性價值在於火災後不易完全枯萎死亡, 在高温灼熱環境下仍能夠維持樹形。
雖然白千層仍容易因為有寬鬆樹皮,乾枝和揮發油脂等問題,容易起火,不過作者指出不能只挑耐燃性樹種而忽略抗火性樹種。
耐燃性樹種好處,可以大幅削減强烈火災幅射熱而減低其蔓延能力,但樹種可能在火災後因而枯萎死亡…僅能用一次(one off), 而後須再重新栽植。
以上是我們試圖解釋文章的內容, 歡迎討論。